当前位置:首页 > 高职专科 > 高职专科择校 > 正文
苏州百年职业技术学校怎么样

时间:2024-11-18 02:06:11 | 学思网

今天学思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苏州百年职业技术学校怎么样,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一览:

苏州百年职业技术学校怎么样

苏州百年职业技术学校怎么样

苏州百年职业学校还可以。苏州百年职业学院是大专。

苏州百年职业学院简介:坐落于苏州工业园区,由苏州科技大学、加拿大百年理工学院和高博教育集团联合创办,是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中外合作办学高职院校现任党委书记孙红军、校长彭振云根据2022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7个二级学院,开设22个紧贴产业和社会需求的专业,其中国家级骨干专业1个。

它是省级品牌专业和骨干专业2个,苏州市品牌专业和优秀专业2个专业教师中三分之一以上为双师型教师5人入选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培养对象。

苏州百年职业学院发展历程: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2005年的苏州港大思培科技职业学院。2015年3月,学校合作办学方由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更换为加拿大百年理工学院。2016年1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7月通过国家教育部备案,学校正式更名为苏州百年职业学院。苏州百年职业学院因与加拿大百年理工学院合作办学而得名。

学院现有23个专业,其中与甲方对接的专业,实行双学籍,双课程,双文凭培养,学生取得大专文凭后,加拿大百年文理学院或相关联盟高校接读本科。未对接专业按国内模式培养之后,或接读本科,或直通就业。

苏州百年职业技术学校怎么样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东亭校区条件很差吗?

专业可以啊。离市区不是很远。学校还不错,参考资料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梁溪路3号!(本部)现在正在造新校区在钱桥镇藕塘的锡宜公路边上!学校现在有三个校区,一个在东亭校区,一个税务校区,一个就在梁溪路3号。学校是蛮有名气的!只不过都是50年的老校区了,住的比较差!不过今年11月份估计会搬到新校区了!下面对学院的简介:
悠久的办学历史
学院于2002年8月由原国家级重点中专-无锡无线电工业学校和国家级重点职教中心-锡山职教中心校合并组建而成。学院的前身之一无锡无线电工业学校创建于1953年4月17日, 是我国第一所电子类中专学校,原隶属于电子工业部、信息产业部,2000年初转由江苏省教育厅直接管理。1980年、2000年分别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重点中专。学院办学历史悠久,享誉全国,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和江苏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学院积淀了50余年发滚州展的丰富文化底蕴,治校严谨,形成了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学院先后被评为江苏省文明校园、无锡市精神文明单位、市级园林化单位、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和专业现代化建设试点学校。
50余年的风雨,50余年的耕耘,学院已发展成为我国电子信息领域久负盛名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全新的办学体制
学院董事会由省教育厅与省国信集团组成,江苏省教育厅王斌泰厅长亲任学院董事长,祭彦加副厅长与国信集团副总蒋旭升任副董事长,学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高等教育管理专家、南京理工大学原常务副校长、苏州大学前党委书记周炳秋教授为学院首任院长。
学院按股份制办学体制运作,通过多元化的投资渠道发展高等教育,积极探索公有制学校办学形式的多样化,形成政府存量投资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相结合的多元办学格局。
学院建立了新的用人机制和分配办法,按照"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用、严格考核、合同管理"的原则,试运行以岗位工资为主要内含的校内分配方案,确实体现按劳取酬、优劳优酬,使教职工的收入与所聘岗位、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等直接挂钩。这种办学体制和机制上的创新,把高等教育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结合起来,使办学模式更加灵活,办学前景更加广阔,学院的未来更加生机勃勃。

雄厚的办学实力
学院目前有各类在校生近万人,建筑面积15万余平方米,教学生活设施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目前学院拥有教职工近500人,专职教师近400人,全部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其中20%的教师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70%以上教师具有中高级职称,并拥有一批与职业教育相适应的"双师型"骨干教师。
先进的教学设施是凸现高校实力的基石。学院拥有设施一流的专业实训中心,如数控加工实训中心、精密模具制作中心、微电子技术实训中心、电子技术实训中心、计算机应用实训室等。还设有闭路电视系统、多媒体教室、电子信息阅览室等。学院图书馆藏书量达数十万册。
学院总的发展目标是:在办学已有半个多世纪历史的基础上,把我院建成为设施完善、条件一流、特色明显、质量优秀、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中期目标是:在2010年前使我院进入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行列,经过十至十五年的努力,将我院建设成为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高职院;近期目标是:三年内建成学生规模达12000人(含软件职业技术学院4000人),占地1200亩的新校园,努力把学院办成为无锡地方、江苏省及长江三角洲电子信息产业、软件产业"银领"人才的培养基地。

鲜明的办学特色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江苏省教育厅管理的,省内普通高校中第一家推行股份制办学体制改革及新的校内管理运行机制改革的试改让点高校,是江苏省重点建设的信息学院,学院于2003年12月被教育部批准为全国首批35所国家级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之一。

严谨的办学作风
学院集高等教育、国际合作教育和远程开放教育于一体,实行"开放式教育,规范化管理,个性化培养"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建立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双育人机制,50多年来培养了一大批思想作风过硬,文化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的优秀人才。
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学院以"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转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教育教学改革为核心,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以强化教学管理为保证,构建高职人才培养新模式,把懂专业、精核备局技能、高素质作为学院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把熟练掌握信息技术企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作为专业教学的的重要内容,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勇气、创造能力"的肯干、实干、能干的实用型、复合型人才。学院的毕业生在各企业用得上、留得住,备受各用人单位的欢迎。
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将是我国新一代有道德、有知识、有能力的产业工人主体,也是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的人力资源主体。因此,学院坚持教育为先、管理从严、育人为本,把"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贯穿在教育和管理的全过程中。优良的校风、严格的管理、先进的办学理念,使学院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考生及家长的钟爱。

广阔的就业前景
学院占尽天时、地利与人和。学院所在地为风光秀丽的无锡,她是中国经济最发达、最具活力的长江三角洲腹地,信息产业已成为主导产业,大量境内外投资者来苏南投资造就了广阔的就业渠道和就业市场,为学院的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是毕业生就业的黄金地域。学院科学地安排教学,将毕业实习与就业紧密地结合起来,每年98%以上的毕业生均能落实工作岗位。学院已成为世界500强企业诸如日立、希捷、西门子、索尼、东芝等公司的人力资源储备基地;国内如无锡华润微电子公司、无锡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威孚集团、南京熊猫集团、海鹰企业集团等大型企业,每年都要吸纳学院大量的毕业生。办学50余年来,学院为国家培养了3万余名合格的社会和经济建设人才。许多毕业生已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和中坚,有的在创业实践中已作出了卓越的成绩,为社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也为母校增添了荣誉。
学院当今正以开放式姿态、超常规思维的发展思路,积极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办出特色,创出品牌,着力打造成为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实现面向21世纪的跨越式发展。

苏州百年职业技术学校怎么样

无锡高等师范学校的历史沿革

一九—一年二月,江苏学司委任顾悼(述之)为监督,负责筹办官立第三师范学堂。九月十七日开学,不久因武昌起义爆发而停课。一九一二年四月重新开学,改名为省立第三师范学校(简称三师),顾悼任校长(一九二一年辞职,由教务主任陈纶继任校长人顾先生以日本教育为典范,治校严谨,定“弘毅”为校训。办校分预科(一年)本科(四年),另设讲习科。一九一三年九月四日建立附属小学,一九二三年建立农村分校。三师第一届本科毕业生二十三人,到一九二七年共毕业十三届,计五百余人。三师教师学有所长,循循善诱;学生勤劳朴实,好学不倦,曾受到当时教育部的嘉奖。
“五四”运动中,三师师生群情激愤,上街游行,抗议北洋军阀政府卖国罪行,开无锡爱国学生运动之先声。一九一九年六月,无锡学生联合会成立,三师学生任正副会长。“五卅”惨案发生后,三师学生联台各校共同行动,声援上海工人斗争,学生巫恒通任“无锡后援会”第一任委员长。一九二五年,共产党人恽代英来校讲演,播下革命种子,不少积极分子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如黄祥宾、管文蔚先后加入共产党。一九二六年后,学生中已有革命的地下组织,三师在全省乃至全国颇有声望。
一九二七年六月,三师改为江苏省立无锡中学(简称锡中),前期师范改为初中,后期师范改为高中师范科,另添高中普通科。一九三二年十月定名为江苏省立无锡师范学校(简称省锡师)。十年期间,校长更换达五人之多,先后由王克仁、周凤甸、陈纶、沈佩弦、周蹦宰接任。学校规模为十二个班。学生建立各种研究会,请老师指导。同学间相互切磋,研究成风。不少名流学者到校讲演,其中有:马相伯、李公朴、挥代英、胡适、陶行知、章太炎、沈钧儒、黄炎培、孟宪承、陈鹤琴、罗素(英国)、杜威(美国)等。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以后,锡中学生组织两百多人的宣传讲演团,分赴四乡,“唤醒乡人,共赴国难”,年底促成全省总罢课。一九三五年,面对日帝玩弄“华北自治”的阴谋,全校教职员发表宣言,通电全国,决心“为国效死,一切牺牲在所不顾”。“一二·九”运动中,全校学生不顾督学“劝阻”,打开铁门,冲破军警阻拦,投入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一九三二年,共青团锡中地下支部建立。一九三三年,在地下团组织发动下,联会省内七个地方十一所中学,掀起“反会考”斗争,并取得了胜利。
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十一日锡师遭日机轰炸,被迫停课,二十五日,锡城沦陷。原任校长周毓莘到上海,在房舍经费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几经周折,议定与私立常州中学联合招生办公。九月一日开学。后为照顾苏北学生往返困难,一九三九年二月,又在泰兴县“学宫”内开办锡师分校。日军占领租界后,汪伪政府接管学校,师生当即抗议抵制。周校长为保护学生,一九四二年对外更名为“私立文明中学”。就这样沪校师生团结一致,坚持办学,直到抗战胜利。
一九四五年十月,国民党江苏省政府派顾棍为校长,到锡筹备复校。经日军糟蹋,锡师破败不堪,一片荒凉。得校友大力资助,一九四七年下半年基本修复,学生陆续返回本部。聘请三师锡中时期老教师任教,学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三师以来的优良校风得到继承与发扬。
当时迫害与反迫害的斗争相当激烈。国民党派军训教官、特务头目傅之苏对学校实行法西斯军事管理制度,大搞特务活动。一九四八年冬,国民党军警到校逮捕爱国学生,校长施仁夫前往县警察局营救,竟被扣押。在全校师生抗议下,县长下令释放施仁夫和被捕学生。解放前夕,由高亦肖、徐季良负责的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地下组织,利用读书会等各种斗争形式,团结进步同学,保护学校,迎接无锡解放。
在旧中国三十八年中,锡师共培养了二千六百多名毕业生。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为教育事业辛勤耕耘,有的在解放后被评为特级教师,有的继续深造,成为著名的科学家、艺术家和学者,有的参加革命后在党的培养下成为优秀干部。周水平、钱球仰、王剑山、李谷、黄祥宾、巫恒通、杨华等烈士,为祖国为人民献身,他们为母校的历史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一九四九年四月,无锡解放,锡师跨进了新的历史时期。五月,苏南军管会文教部派陶白、刘定汉同志来校接管。首先废除国民党的法西斯管理制度,通过民主选举建立校务委员会,由原校长施仁夫任主任委员。一九五O年一月十八日,中共无锡师范党支部正式成立,周誓志任第一任书记。同年,团支部发民兵到近百人,改为团总支。
解放后的锡师师生发扬爱国传统,以极其高涨的热情投入各项政治运动,如参加生产自救运动,积极支持抗美援朝,参加西南服务团和土改工作队。在一九五一年到一九五二年开展的“三反”、“五反”和思想改造运动中,锡师是苏南各校的试点单位。
经过三年恢复时期,从一九五二年到一九五六年,学校规模有了较大发展。一九五二年十月,游颖同志来校任校长,同时从苏南各中学校抽调骨干教师充实锡师的师资力量。建立了政治辅导处,把团总支部改为团委:学生班级由原来两个平行班,增加到六个平行班,最多达八个平行班。此外还有速师班和简师班。新了图书馆和教学楼,以及能供一千多人同时用餐的东西饭厅。添置了大量教学仪器和图书资料。从五三年开始,学校坚决执行“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的指示,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提高了教学质量。一九五四年毕业的四个班,报考高等师范院校录取人数和成绩居苏南各师范之首。毕业班学生人人愉快服从分配,为发展当地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
一九五六年十二月,锡师党支部改为党总支,薛宏昌来校任校党总支书记兼副校长,一九五八年二月调任无锡师专后,到一九六五年又回锡师任党总支书记,期间先后由周沛然、奚凡、陶群任党总支书记。一九五七年七月刘伯骞接替游颖任校长仅半年,后由孙荆楚任校长,直至一九六二年十二月病故。五七年开始执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开展勤工俭学,紧缩教学人员,减少教学课时,缩短学制二年。一九六0年,面对三年自然灾害,学校贯彻八字方针,校领导带领师生艰苦奋斗,经过调整教育质量有所提高。
文革十年是灾难性的十年,师范部停止招生三年。教育相继办了半年一期的“红师班”,两年制师范班和四期“工农兵学员”的新师班,共培养了一千多名教师,为缓解当时无锡中小学师资严重不足的困难作出了贡献。
粉碎“四人帮”后,学校迅速恢复正常秩序。一九七八年六月薛宏昌重新担任党总支书记兼校长。学校抓紧落实知识分子政策,乎反冤假错案。撤消了文革期间建立的连队制,恢复教研组,调整了师范部、中学部任课教师,工作重点移向师范部。新建了五层教学大楼,增添电化设备,充实了图书资料,学校各方面得到恢复和发展。
一九七八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国家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锡师在拨乱反正基础上不断深化改革,跨出了新的步伐。七九年停招培养初中教师的大专班和中学部,确立了“培养合格小学教师”的工作目标。同年招收师范新生。八0年锡师再次被确定为江苏省重点师范。八一年暑假撤销中学部。八三年陆茂雪同志来校任党总支书记。八四年锡师被确定为全省中师教育改革试点单位。遵照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指示精神,学校在全面调查基础上,制订了教改实施方案,引进一批骨干教师,明确提出:通过改革“把无锡师范办成师资队伍高水平,管理工作高效率,毕业学生高质量的全国一流师范学校”。
一九八五年九月,在锡师主持工作近三十年的薛宏昌同志退休,由范近先同志接任校长。一九八六年由高国强同志任校党总支副书记,主持党务工作。一九八八年起,学校又进行以“校长负责制、教职员工全员聘任制、考核奖惩制、工资总额包干制”为内容的内部管理体制配套改革,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一九八九年四月,魏祖成同志到校任党总支书记。一九九一年六月,王由俊同志任党总支副书记,主持党务工作。一九九四年学校被评为无锡市综合改革先进单位。
在这期间,学校始终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成立政教处。学校通过各种形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等,开展创建优良班集体的活动,思想教育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一九八九年六月全国中师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与会代表来校考察,一九九O年起全国中师校长培训班的学员多次来校考察,均对锡师给予较高的评价。一九九一年一月学校被市教委评为贯彻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模范学校,九一年五月被评为无锡市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先进单位,并连续保持市文明单位光荣称号。
一九八四年起,学校全面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切实抓好“三字一话”等基本功的训练与考核,提高学生从教能力。一九八六年被评为全国推普工作先进集体。一九八九年九月起,学校试行。家教委颁发的三年制中等师范学校新教学方案,实行以课堂教学为主,必修课、选修课、课外活动课、社会实践课四大块有机结合。一九八五年春,省教育厅确定无锡师范为全省首批培养专科程度小学教师试点单位,同年九月从全省中师毕业生中挑选四十名优秀学生进“三·二”分段大专班学习。一九八六年,全国小教大专班教育系列研讨会来该校研讨,该校总结的《面向未来的探索》一文发表,获得国家教委、省教委及兄弟师范学校的一致好评。一九八六年底成立无锡市幼教培训中心。一九八八年六月以“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师资方向明确,成绩显著”受到国家教委表彰。学校加强对外交流,先后有美国、加拿大、德国、泰国、日本等教育团体来校考察。一九九三年,省教委批准该校招收五年一贯制大专班。为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学校采用多种形式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实施中老年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的“青蓝工程”,每年举行论文评比和学术交流活动。初步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学校拆除旧校舍,建造了音乐楼、学生宿舍、饭厅、礼堂、实验楼、体育馆、办公楼,改造了教学楼和南舍,新建“滴水穿石”、“尊师亭”、“扬帆启航”等文化景观,扩大了绿地面积。教育设施和设备得到明显改善,学校被评为“无锡市园林化单位”。
一九九四年九月,在锡师主持工作近十年的范近先同志离任,由李复兴同志接任校长。同年,林建坤同志来校担任党总支书记兼副校长。一九九五年六月,学校制定通过了《无锡师范“九五”发展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学校积极推进“中师办学条件标推化、启动师范教育现代化,逐步实现中师大专化”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一九九六年至一九九七年,学校新建科技大楼和幼师培训中心大楼,翻造修建图书馆、体育馆、教学楼等原有建筑,在科技楼内配置了演播厅等现代教育设施。一九九七年底,学校以优异成绩顺利通过了省中师办学条件标准化验收,并成为无锡市教育现代化工程示范学校。
一九九六年学校停招中师,九七年全部招收“五年一贯制”和“三·二分段”大专班,至一九九九年在全省率先实现大专化。办学规摸创历史之最。专业设置根据基础教育新的发展设置综合文科、综合理科、音乐、信息技术、自然电教、英语等专业班,形成了一定的办学特色,大专班毕业学生走向全省各地,成为教学骨干,有多人成为江苏省名教师、省特级教师。《中国教育报》等报刊曾专题报道该校大专办学经验,在省内外产生广泛影响,办学成果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在推进大专化的同时,学校加快了名特优教师队伍建设。至二000年底,学校已有国家级专家1名、省特级教师3名,省“三三三”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3名,无锡市名教师1名,省市学科带头人7名。有两位教师先后荣获全国曾宪梓教育基金奖励,一位获省红杉树杯银奖。先后引进研究生七人,有四十名教师参加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派出四名省内访问学者,师资队伍的整体结构和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一九九七年,林建坤同志调任无锡市教委领导,陆敏芙同志来校任党总支副书记,主持党务工作,至二00一年八月离任。学校按党的十五大精神,更新教育观念,增强创新意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校进一步加强德育工作,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调以多媒体辅助教学为突破口,实施省“一三五”教学现代化工程。在强化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努力提高学生的基础科学文化素质。广泛开展“园丁科技教育行动”,全面普及现代科技知识,掌握现代教育技能,加强计算机外语应用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学校高度重视教育科研,先后有5个课题分别列入国家和省级重点课题项目,学校市级课题《五年一贯制师范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中期研究成果荣获江苏省师范院校树勋杯科研一等奖。学校蝉联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获江苏省德育先进单位,连续两次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
二000年二月,李复兴同志离任,陈之芥同志接任校长兼党总支书记。二零零二年八月,锡师与洛师合并,组建成为新的江苏省无锡师范学校,陈之芥同志任校长,邹耀良同志任党委书记。二零零五年五月,学校成为江苏教育学院无锡分院,改名为无锡高等师范学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锡师人秉承“弘毅”校训,形成了以“至诚求是、博学自强”为校风、以“敬教垂范、兼容通达”为教风、以“明志进德、励学笃行”为学风的校园人文精神。
在新的世纪里,学校面对我国师范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挑战与机遇,大力实施“科研兴校”战略,开展“弘毅杯”教育教学教研系列活动,建立了无锡市锡师培训中心和网络管理中心,恢复校刊《锡师教育》(后改名为《无锡高等师范学校学报》),积极稳妥地探索人事制度改革和实现后勤社会化。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大胆探索提高办学层次的新办法新途径。
锡师现为五年一贯制大专。二00六年一月,学校撤消教研组设立人文、数理、外语、现代教育技术和艺体等五个系。中文教育、数学教育、信息技术教育、英语教育艺术教育等专业在全省同等学校中处于领先地位。2006年以来,锡师已发展成为无锡地区培养双语师资的唯一基地。自二00三年起,学校培养非师范专业(高职)五年制大专生,规模不断扩大,质量稳步提高,深受社会欢迎。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计有享受国家津贴专家1名、省名教师1名、省特级教师6名、省“333”工程培养对象2名、市学科带头人11名、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2名、市教学能手10名、市教学新秀7名,副教授29名,高级讲师45名,具有硕士学位研究生9人,在读研究生 31名,研究生课程班结业 35名。教师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教学严谨、管理规范。
二00六年十月,无锡高等师范学校与无锡市工业学校合并实现职教资源的有效整合,这是继2002年锡师与洛师顺利合并之后学校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陈之芥同志任校长,邹耀良同志任党委书记。二00七年六月,学校又与中国企业管理无锡培训中心实现联合办学,自此学校达到有史以来之最大规模。二00九年五月,邹耀良同志离任,王远东同志接任党委书记。二0一0年四月,陈之芥校长离任,朱林林同志接任。
锡师已经走过辉煌的一百个春秋。但光荣属于过去,“而今迈步从头越”,锡师人正在全面推进学校管理的高等教育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职前职后的一体化、办学条件的现代化,努力把无锡高等师范学校办成具有教师教育和以财经服务为鲜明特色的,普高和成高、师范和非师范兼容、职前和职后一体的,为无锡及区域的基础教育和地方经济服务的高等学校。

学思网

以上就是学思网整理的苏州百年职业技术学校怎么样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学思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学思网:www.380871.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择校咨询
  • 学生姓名:
  • 手机号码:
  • 专 业:
  • 学 历:
  • 户 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