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6 16:41:19 | 学思网
北京中考考生填报志愿时,所谓的贯通项目是是从高中到大学的一贯制教育,最终拿的是大学本科的文凭(专升本)。通过中考招生,就可以完成七年学业,其中前五年接受基础文化课程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后两年接受本科阶段教育,毕业之后即可拿到本科学位证书。贯通项目分为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项目、高级外语人才培养项目、学前教育与基础教育师资培养项目三大类,按照专业的大类,将计划下发到各个区,然后按照类别设置最低录取分数线。其中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项目的计划招生人数为4920人,高级外语人才培养项目计划招生人数为160人,学前教育与基础教育师资培养项目计划招生1425人。由于每年贯通项目招生人数比较少,尤其是高级外语人才培养项目,关注度高,招生少,因此竞争非常激烈。
那么,报考贯通项目要满足什么条件?事实上,想要报考贯通项目,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具有中考升学资格的北京市正式户籍的学生才能报考;二是中考分数达到了贯通项目所要求的最低分数。事实上,根据教育部门的规定,中考九类人和京籍人员都具有升学资格,而高考的时候只有京籍才有在北京升学读本科的资格。因此,想要报考贯通项目,只能是北京市户籍的学生。值得一提的是,在报考贯通项目的时候,每个学校对学生成绩的要求是一样的,有些要求460分以上,有些甚至要求520分以上,具体每个学校每个专业的分数要求可能都不一样,一般在招生计划的特殊说明一栏里面会有明确的说明。
那么,如果报考贯通项目,没有被录取的话是否会对后面的录取有影响?事实上,答案是否定的,如果填报了贯通项目志愿,但没有被录取,不影响名额分配批次和统招批次的志愿录取。同时,如果被贯通项目录取,就不会再被名额分配和统招批次学校录取。贯通项目的优点是考生可以在中学的时候就知道自己的目标,同时可以避开高考的压力,可以更好地学习科学、人文知识,积累文化素养,解除应试教育的束缚。当然,贯通项目的缺点也是非常明显的,那就是报考专业后期的发展会怎么样并不明朗,因此需要现在就对孩子有明确职业规划。
那么,什么样的考生适合贯通项目?首先,成绩最好是中等以上,这样才能达到报考的条件,这也是贯通学校自身的特色决定的;其次,适合有明确职业规划或者兴趣的学生。
学思网(https://www.380871.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中考贯通项目是什么意思的相关内容。
中考贯通项目的意思
问:中考贯通项目是什么意思
答:所谓贯通指的是初中到大学的一贯制教育,所谓的3+2+2和3+3+2模式。通过中考招生,完成七年(护理专业为八年)学业,前5年接受基础文化课程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后2年接受本科阶段教育。毕业可拿本科学历。
贯通项目录取根据招生学校各类贯通计划,依据考生招生诊断总分,从优异到低分及考生填报的志愿顺序录取。如遇招生诊断总分相同者,未享受加分待遇的现役军人子女和现任驻外使领馆工作人员随任子女 优先录取,然后依次以语文、数学、外语单科成绩从优异到低分录取,若三个单科成绩仍相同,则按随机号从小到大的顺序录取。
如果目标明确,想走贯通项目的话,就可以把志愿放在优先批次或者统招批次靠前的志愿。如果想冲高,但又想把贯通项目当做保底志愿的话,可以在统招批次靠后的位置填报贯通项目志愿。如果坚决不想走贯通项目,建议不填报贯通项目志愿。
中考复习常识
一、紧扣考试提纲,基础知识要吃透。
中考冲刺阶段,考生们往往都想趁着这段时期多做一张卷子,多看一本复习辅导书。对于这种盲目沉浸题海和各种复习资料之中的做法,很多教育专家表示并不赞同。
许多中考生复习都忽略了一份很重要的资料:中考各科目考试说明。考纲是备考的指导性文件,也是中考命题的重要依据。学生们需要好好精研,将所提及的基础知识点结合书本扫清,夯实基础,查漏补缺。
越是临近中考,各位中考生越应该回归到书本,要弄清考纲对于各个知识点的掌握要求,做到心中有数。这个时候依然盲目陷入“题海”之中,往往就会适得其反。
二、专题归类、建立知识系统。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二轮复习等是一个融会贯通的过程,课本的知识点都十分零散,难点重点薄弱点混杂其中。要将它们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整理归类,形成专题;针对自身薄弱环节形成一个专题来重点攻克,扫清知识盲点。
将课本的知识点整合为专题,从局部带动整体,了解各个知识点的内在联系,能够有效提高考生对于各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毕竟中考是一个考核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考试,并不是简单独立的单元测试。
三、强化训练,注意积累错题。 学思网
中考复习的成效还是需要通过做练习来检验,通过不断加强练习来提高自己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掌握各种解题思路,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练习并不是单纯“题海战略”,应常备一本错题本,记录错题,及时分析错误原因。接近中考复习尾声,可以翻翻错题本,进一步清扫平日所忽略或者误解的知识死角。
复习备考,一定要紧扣考试大纲,要以课本教材为基础,善于将知识点归纳总结。通过不断模拟中考练习去提升解题思维能力以及考场应变能力,同时应该注意调整心态,适当参加体育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