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职中专 > 中职中专报考 > 正文
地理科学是 什么专业

时间:2024-07-26 12:26:09 | 学思网

最近经常有小伙伴私信询问地理科学是 什么专业相关的问题,今天,学思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地理科学是 什么专业

2022佛山中考第二批录取时间

佛山中考第二批录取时间预计在7月19日!

佛山中考批次具体安排如下:

1、普通高中自主招生批次。

2、提前批次。包括佛山一中等9所学校的普通生、特长生、指标生、指标生未完成计划转为普通生。

3、第一批次。包括面向全市招生的特长生(普通生);除提前批学校外,面向全市招生的公办普通高中普通生;面向全市招生的民办普通高中公费生。

4、第二批次。包括区内招生公办普通高中(含普通生、指标生等);民办普通高中民办生(即原第三批民办普通高中民办生提升至第二批,按比例分配至各区,纳入各区面向区内招生计划,具体层次由各区根据实际设置)。

5、普通高中补录批次。包括公办普通高中剩余计划面向区内招生,民办普通高中剩余计划面向全市招生。

6、第三批次。包括面向全市招生的中高职教育贯通实验班、三二分段中高职衔试点;市中心业余体校高中班和市体育运动学校;面向全市招生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含技工学校)。

优化招生录取批次设置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佛山将深化全市招生统筹机制,进一步简化合并批次(层次)流程,由原来6个批次简化合并为4个批次,总体简洁明晰,分类科学合理,便于群众理解,降低志愿填报的难度。

其中,提前批将原分散在各批次面向全市的自主招生、体育艺术等特长招生类型进行归集。

第一批:原提前批9所学校和第一批合并,包含普通生、名额分配(指标生)和公费生等招生类型;延续市一中等9所学校的招生格局,以标杆示范效应,引领所在区域其他普通高中优质发展。

第二批:面向区内招生保持不变。

第三批:原第四批并入第三批,整合所有中职学校招生资源,保留部分区内招生,有效提升录取效率。

此外,第二批结束后组织高中补录的做法保持不变。 学思网

地理科学是 什么专业

地理科学是 什么专业

要学"测量与地图学"
"行星地球概论"
"地质学基础"
"气候气象学基础"
"高等数学"
"水文学"
"植物地理学".....

以后可以:考公务员(国土局方面),地理老师,GIS......

地理科学专业 一、学 科:理学
门 类:地理科学类
专业名称:地理科学
一级学科:地理学
相近专业:地理信息系统、土地管理、环境管理
二、主要课程:地球概论、地质学基础、地貌学、气象与气候学、地理信息系统、人文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土壤地理学、水文学、测量与地图学、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多媒体课件制作、地理教学论、遥感概论等,由于各个学校不同而有不同的课程设置,详细可见各学校专业设置介绍。
三、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以重基础、重技能、宽口径的人才培养理念为指导思想,在课程与课时设置上重视地理科学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强化学生的地理实践与地理教学技能训练课程的教学、因学生而异开设选修课程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具体由于各个学校的培养目标不同而不同,详细可见各学校专业设置介绍。
四、专业培养要求:具体由于各个学校的培养目标不同而不同,详细可见各学校专业设置介绍。
五、学制:标准学制:四年(本科) 弹性学制:3-6年(本科)
六、授予学位:符合学位授予规定的可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地理科学,就是地理教育,培养方向是初高中地理教师,现在几乎所有专业就业前景都不太好,至于地理科学专业,要看是哪个学校毕业的,在中学里面地理教师不是很受重视,远远不如语数外和理化生,不过补课很容易,因为文科生学地理总是学不好。

在高中地理属于边缘学科,地位不尴不尬的,毕竟学文科的人是少数。

在初中地理老师的地位就更低得多,因为中考不考地理。简直连体育老师都不如啊。

1 地理学引论
课程内容: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地理学的产生发展和主要学派,基本地理过程和基本地理规律,人地关系的区域协调和持续发展,地理技术,现代地理学发展趋势以及中国地理学近期重点研究的领域。
考核方式:作业、开卷考试
教 材:《地理科学导论》王铮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地理学思想简史》杨吾杨,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
参考书目:《地理科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学出版社1989年;《论地理科学》钱学森,浙江教育出版社1994年;《理论地理学概论》王铮、丁金宏等,科学出版社1994年;《现代地理学辞典》左大康主编,商务印书馆1990年

2 地球概论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48 学分:3 考核方式:闭卷
课程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整个大的宇宙空间以及基本的天文学知识,同时了解地球内部的基本结构,即对地球系统知识进行初步的了解与认识,为学习地理学其它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课程内容:地球概论是关于行星和地球的基础知识。它是以地球的整体为研究对象,其研究内容分为两个方面,即地球的天文学和地球的物理学。前者主要讲地球的运动及其地理意义以及地球和月球的关系,这是本课程的重点,这部分还包括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地理坐标和天球坐标。后者简要讲述地球的形状、大小、内外结构及其物理性质。
参考书:刘南,地球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3 地质学基础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56 学分:3 考核方式:闭卷
课程目的: 地理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对引导学生进行地理知识学习和培养地理思维的有重大作用,能够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地球观和世界观,初步掌握地质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为其他地理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 课堂讲授——侧重于地质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论述、说明;室内实验——室内实习是使学生加深、融会贯通课堂讲授内容的过程,安排在有关章节授课之后,在实验室中,借助实物标本、模型、等教具进行观察分析和实验操作;野外实习——结合课堂和校内教学内容,使学生在野外对矿物、岩石、构造等地质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进一步深入理解。
参考书:陈智,基础地质学,地图出版社;宋春青等,地质学基础,高教出版社;赵不亿等,普通地质学,地质出版社;张宝政等,地质学原理,地质出版社。

4 气象学与气候学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72 学分:4 考核方式:闭卷
课程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气候变化基本规律以及天气变化的基本原因,为深入理解地理环境形成、演变规律等奠定基础。
课程内容:系统介绍气象学与气候学有关内容,包括大气能量、水分和大气运动、大气环境、大气系统,在此基础上分析气候系统的形成、气候属性、气候变化及人类对气候的影响,青藏高原对气候的影响,城市气候等。
参考书:周淑贞、张超,城市气候学导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王绍武,气候系统引论功,气象出版社; Lockwood JG ,气候成因,卢言文芳译,气象出版社,1985。

5 地貌学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54 学分:3 考核方式:闭卷
课程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认识各种地貌并理解各自的形成原因,是地理专业野外考察的必备知识。
课程内容:地貌学是地理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主要研究地表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发育规律。先修课要求:地质学基础。
参考书:地貌与第四纪地质,高等教育出版社;地貌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6 水文与水资源学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54 学分:3 考核方式:闭卷
课程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现状,理解水循环规律,并认识水圈在地球表层系统的角色和作用,是地理及相关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
课程内容:主要介绍水文要素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以水循环和水量平衡为纲,着重研究水的性质、分布、循环、运动变化规律及其与地理环境、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
参考书:黄锡荃,水文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武吉华,自然地理基础,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熊怡,中国的河流,人民教育出版社。

7 土壤地理学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72 学分:4 考核方式:闭卷
课程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土壤的形成原因,土壤肥力及其土壤的基本物质循环,并认识土壤圈在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中的作用,充分理解土壤在生态环境变迁中的响应和反馈功能,认识土壤环境变化对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作用和保证人类粮食安全的关键性。
课程内容:主要内容包括土壤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土壤的形成条件及地理分布规律;土壤基本实验,土壤学野外采样及其土壤剖面野外判别常识和土壤化学基本理论。
参考书:李天杰,土壤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南京大学等,土壤学基础与土壤地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土壤,科学出版社;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系统分类课题组等,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方案),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8 植物地理学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63 学分:3 考核方式:闭卷
课程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常见的植物,并系统学习植物的分类知识,掌握植物生长和演替的基本规律,并了解基本的生态学知识,认识地理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和植物的逆境生理。
课程内容:各种生态因素对生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包括人类活动及生物之间的影响),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及其主要类型,生物区系,生物地理野外调查方法。
参考书:武吉华、张绅编,植物地理学,哈尔滨地图出版社;北京大学等编,植物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9 地图和测量学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72 学分:4 考核方式:闭卷
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地图和测量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和绘制教学地图的能力,同时掌握基本的土地、工程测量基本技能。
课程内容:地图和测量学是以地图信息传递为中心的、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同时包括土地、工程基本测量知识和实践技能。
参考书: 蔡孟裔,新编地图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测量与地图学,高教出版社。

10 地理信息系统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54 学分:3 考核方式:闭卷
课程目的: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地理信息系统常用软件的应用,硬件设备的操作,以及信息处理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课程内容:地理信息系统是地理科学专业必修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知识、遥感数值图像处理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对图形图像的三维仿真表达方法和实际应用、专题应用信息系统和电子地图以及常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等。
参考书:地理信息系统概论,黄杏元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地理信息系统实习教程,黄杏元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地理信息系统,张超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地理信息系统导论,Kang-tsung Chang 著,陈健飞等译,科学出版社。

11 遥感概论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54 学分:3 考核方式: 闭卷
课程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遥感基本原理、遥感图像的获得和解译方法,并了解遥感的最新技术进展。
课程内容:遥感基本概念;遥感理论基础,包括遥感电磁辐射基础、遥感光学基础;遥感数据获取,包括传感器、航空遥感、航天遥感和微波遥感;遥感数据处理,即图像校正和增强;遥感信息提取,包括图像目视判读和计算机信息提取,以及遥感技术应用。
参考书:梅安新等,遥感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刘慧平,遥感实习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吕国锴等,遥感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彭望禄,遥感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12 环境学概论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54 学分:3 考核方式:闭卷
课程目的: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人类与环境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本课程的理论性较强,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科学的环境观。
课程内容:环境学概论是地理科学专业必修课程。主要内容是人类环境的基本理论、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环境污染及其治理、人类环境保护等。
参考书:刘培桐主编,环境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刘翊亭等,环境学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

13 人文地理学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54;学分:3 考核方式:闭卷
课程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具备必要的人文基础知识并能对其实践研究奠定了必要的理论基础,并充分了解当前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
课程内容:全面阐述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人地关系论、行为论、区位论等)和主要方法,以及人文地理学的各分支学科(人口地理学、旅游地理学、城市地理学、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行为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参考书:张小林等,人文地理学导论,测绘出版社;金其铭等,人文地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王恩涌,人文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14 经济地理学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54 学分:3 考核方式:闭卷
课程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为经济建设服务,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课程内容:经济地理学导论是地理科学专业必修课程。全面阐述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重点介绍: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以及区域经济规划和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演变规律)和主要方法,介绍国内外经济地理学发展动向和各派学说观点。
参考书:李小建主编,经济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经济地理学导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刘再兴,生产布局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陈才等,经济地理学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刘再兴,工业地理学,商务印书馆;周起业等,区域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5 中国自然地理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时:54 学分:3 考核方式:闭卷
课程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国的自然地理概况,自然地理的分布和区划等。
课程内容:系统论述全国性的主要自然地理问题,包括自然结构及其评价,海域与岛屿,灾害与环境等;并分区阐述各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条件,自然区划问题。
参考书:赵济主编,中国自然地理,高等教育出版社;上海师大等编,中国自然地理,人民教育出版社。

16 中国经济地理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时:54 学分:3 考核方式:闭卷
课程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以及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了解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和产业布局规律。
课程内容:系统论述全国性的主要经济地理问题,包括人口与经济规律,文化传统与现代化,景观与区划,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战略等;区域分析部分将全国分为 8个综合区,分区阐述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及区域发展方向。先修课要求: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等。
参考书:吴传钧主编,中国经济地理,科学出版社;谢光辉,中国经济地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7 世界自然地理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时:54 学分:3 考核方式:闭卷
课程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世界的自然地理概况,自然地理的分布和区划等;培养学生对全球问题学习的理解能力、研究全球问题的创新能力和捕捉全球问题新信息的能力。
课程内容:系统论述全球性的主要自然地理问题,包括全球地表形态与全球气候,全球陆地自然带的基本格局,灾害与环境等;并分区阐述各大洲自然环境条件,自然区划问题。
参考书:刘德生主编,世界自然地理,高等教育出版社;冯忠江,世界自然地理,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8 世界经济地理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时:54 学分:3 考核方式:闭卷
课程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世界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以及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了解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和产业布局规律。
课程内容:系统论述全球性的主要经济地理问题,包括全球人地关系发展的历史轨迹,全球人类活动的基本地理格局,分别阐述了各洲及其主要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特点,人地关系问题及对外经济与社会关系问题等。
参考书:陈才主编,世界经济地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 综合自然地理学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时:36 学分:2 考核方式:闭卷
课程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部门自然地理学之间的关系,掌握自然地理学的综合性概念和一般性原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课程内容:自然地理学的一般原理和综合性概念,论述了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发展简史、自然地理系统的整体性、物质与能量结构、时间结构、地域分异规律、综合自然区划、土地分级与分类、土地评价、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人类与自然地理系统的相互关系及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应用研究等。
参考书:伍光和,综合自然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葛京凤,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 城市地理学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时:54 学分:2 考核方式:闭卷
课程目的:通过对城市化、城市地域结构和城市体系的理论与方法的学习,掌握城市发展的机制与规律。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城市城市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城市化原理、城市地域结构、城市体系、城市问题。
参考书: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城市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周一星,城市地理学,商务印书馆;顾朝林,中国城市地理,商务印书馆。

21 计量地理学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时:36 学分:2 考核方式:闭卷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既掌握一定的计量地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研究方法,又能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需要,具备运用计量地理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研究地理系统的分析方法、地理模型的建立、地理要素统计分析、地理预测和地理决策等,从质和量两个方面揭示地理系统的变化规律。
参考书:徐建华,计量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张超,计量地理学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

22 全球变化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时:36 学分:2 考核方式:闭卷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全球变化研究最新进展,以及全球变化的基本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全球观念和意识。
课程内容:全球变化研究的基本问题、全球变化研究的主要方法、环境演变与全球变化、人类活动与全球变化。
参考书:张兰生,全球变化,高等教育出版社;杨达源,全球变化与区域响应,化学工业出版社;朱诚,全球变化科学导论,南京大学出版社。

23 旅游地理学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时:36 学分:2 考核方式:闭卷
课程目标:通过这门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旅游地理学,并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教学和实践中,同时对其自身的旅游活动也有指导作用。
课程内容:了解旅游者行为,旅游需求,旅游环境容量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旅游资源评价方法,了解旅游开发对区域的影响,了解规划的程序并能在实践中应用。
参考书:保继刚,楚义芳编著,旅游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现代旅游地理学,卢云亭编著,江苏人民出版社;旅游资源学,苏文才,孙文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旅游资源,石高俊编著,江苏教育出版社。

24 中学地理教法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时:54 学分:3 考核方式:闭卷
课程目的:着重培养学生在地理教学中的基本教学技能与地理教学研究的能力,使其成为合格的高水平的地理教师。
课程内容:中学地理教法以中学地理教学为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包括地理教学的目的、任务、内容、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教学的基本方法、教师素质及其评价等方面。
参考书:王树声,中学地理教材教法,高教出版社;刁传芳,中学地理教学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王民等,地理与环境教育,广西教育出版社;王民等,地理教学法——概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陈澄,地理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地理科学是 什么专业

北京中考一加三政策

学思网(https://www.380871.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北京中考一加三政策的相关内容。

北京市教委目前还未公布2021初中的1+3培养试验工作通知。2020年1+3培养实验工作主要面向:1.市级试验学校。计划主要面向城六区一般公办初中,分配到校,其中工美附中、徐悲鸿中学、张家湾中学计划不分配。2.区级试验学校。计划面向本区。具有普通高中升学资格且在同一学校具有连续两年学籍等条件的初二学生可报名参加本试验。近日,北京市教委发布了关于做好2022年1+3人才培养试验工作的通知(京教基二【2002】8号),对2022年北京初中1+3升学工作进行安排。
项目回顾
“1+3培养试验”是北京市推出的一项人才培养模式试验项目。按照官方的说法:
“为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小升初就近入学,推动教育公平,在初二年级结束后提前给予当年就近入学的学生一次升入优质高中的选择机会,并探索高中人才培养方式,2016年起开展1+3培养试验,学生在初二年级结束后进入试验学校,在试验学校连续完成初三及高中共四年学习。”
简单地说,就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中考统考之外直接进入优质特色高中的途径。
招生的学校分为市级试验校和区级试验校,区别在于市级试验校面对北京市城六区的公办初中,可以跨区招生;区级试验校则只针对本区进行招生。
自2016年开始项目初始,参与的学校数量以及招生计划数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从2016年的22所学校1955个计划,发展到2019年42所学校,总计3772个招生计划。进入2020年以后,无论是学校数量还是招生数量都基本稳定,今年市级共1120个计划,比去年多10个,市级为2113个计划,比去年增加近95个,增量主要来自新加入的两所学校。
2022年1+3项目时间安排
今年招生安排如下:
项目关注要点
录取方式改变
1+3项目的优势的非常明显,学生没有中考压力,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合格即能进入优质高中,所以项目吸引了众多学生的申请。教委明确除特色学校必要的专业测试之年,学校不得进行文化课测试,所以往年都是线上报名之外,由各试验学校对入围学生组织面试,最终确定录取结果。
今年教委则引入了摇号机制,学校公布摇号名单,通过摇号确定录取结果。一方面提高了安全性和效率,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的机会更加均衡,更加有利于实现项目设立的初衷。
2.·新增两所学校
2022年新增2所1+3项目招生学校:西城区一六一中学,通州区北京学校。这两个区的学生拥有了更多的选择。
3.学生录取后中途不得退出试验
原来政策允许进入试验的学生在初三中考报名前退出试验,退出的学生转回原初中校,可参加当年中招,不能参加校额到校、市级统筹、统招定向招生录取。
今年政策则明确要求学生录取后中途不得退出试验。
4.分配到校与摇号录取相结合
市级试验学校除工美附中、徐悲鸿中学、张家湾中学以外,其余学校的招生计划分配到校,报名人数大于计划数量的(通常都会如此),采取摇号方式录取;区级试验学校的招生计划均不分配到校,即网上报名后摇号确定录取结果。
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1+3”培养试验项目为学校和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的机会,但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学生。
学生和家长需要明确自身定位与发展方向,特别是试验学校的贯通培养模式与一般的普通中学有所不同,通常是单独编班,作为1+3项目实验班存在,初三学习初高中衔接课,同时会设立一些培养综合素质的课程。
另外由于高考改革的进行,部分学校可能在高中阶段会将1+3项目学生和普通高中学生放一起走班教学,这对学生学习自主性和规划能力就有更高的要求。
最重要的一点,今年开始,录取后不再有机会退出去参加中考,意味着决策必须更加谨慎,没有试错的机会。
总而言之,1+3项目一般来讲,适合有一定实力,但在学校里排名不算稳居前茅的同学,如果学习潜力大,那么还是走传统的中考,冲击一下更好学校。
法律依据
根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2020年1+3人才培养试验工作的通知》第一条规定:学校分类(一)市级试验学校。计划主要面向城六区一般公办初中,分配到校,其中工美附中、徐悲鸿中学、张家湾中学计划不分配。
(二)区级试验学校。计划面向本区。《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2020年1+3人才培养试验工作的通知》第二条规定:报名资格具有普通高中升学资格且在同一学校具有连续两年学籍等条件的初二学生可报名参加本试验。《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2020年1+3人才培养试验工作的通知》第三条规定:录取流程(一)市级试验学校1.学生自愿报名。学生选择一所试验学校在1+3培养试验报名系统报名
2.试验学校确定入围结果。试验学校结合学生初中综合素质评价信息,按1:3比例确定网上面试名单,并在学校网站公布。3.试验学校网上面试。试验学校组织网上面试,拟录取结果要在学校官网公示。(二)区级试验学校1.学生自愿报名。学生选择一所试验学校在1+3培养试验报名系统报名。网址:yjrx.bjedu.cn,使用教育统一认证登录(用户名和密码与初中开放科学实践活动相同),已通过市级试验学校网上面试的学生不能报名。2.试验学校网上面试。试验学校组织网上面试,结果在学校网站公布。3.录取本校学生比例原则上不得高于录取总数的70%,校外学生报名人数不足时,可调剂用于本校。《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2020年1+3人才培养试验工作的通知》第四条规定:注意事项
(一)学校层面
1.不得进行文化课测试,要突出素质教育导向,可开展综合素质测试,特色学校可进行相应专业测试。
2.严禁与社会其他教育机构合作选拔学生。
3.严禁组织任何形式现场活动。(二)学生层面
1.进入试验的学生需参加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合格后直升本校高中。
2.允许进入试验的学生在初三中考报名前退出试验,退出的学生转回原初中校,可参加当年中招,不能参加校额到校、市级统筹、统招定向招生录取。

以上就是学思网小编整理的内容,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内容敬请关注学思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学思网:www.380871.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择校咨询
  • 学生姓名:
  • 手机号码:
  • 专 业:
  • 学 历:
  • 户 籍: